基层图书馆为什么离读者越来越远?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层图书馆在服务上确实面临着种种尴尬。前面李国新教授已经给大家看了一些片子,应该说我们的基层图书馆工作者是在设施上是比较差的、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进行艰苦的工作。正因为先天不足,所以我们在服务上存在着很多差距。要向上服务,我们缺乏资源,缺乏人才,但是向下服务我们仿佛又方向不明,民众不满意。2002年全国图书馆差不多有200多个县图书馆没有馆舍。占全国总数的12.1%。到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费,占县级图书馆总数的23.8%。2004年,这一数量上升到720个占32.5%。200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支出总计是312571万元,而我们财政的补贴才277848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层图书馆管理员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工作,困难非常的多。那么很多的读者他在寻找公共图书馆,他们认为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是一张空白的地图,你是否找到了属于你的图书馆?在我们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存在着很多贫困的图书馆。由于时间关系我的一些图示就不再演示了。 学者们是怎么评价我们的图书馆呢?著名作家万方说,自己很少去图书馆,好多书都是到书店去买,国内的图书馆与国外的图书馆差距很大,去图书馆看书不太值得。那么读者也担心,他看到图书馆,首先想到的是进去是否需要办证?借书是否需要钱?图书馆员的脸色是否难看?书刊是不是难以检索?民众抱怨,下岗在家的钟先生说,我现在需要一些技术书籍,多学点技能出外打工也容易,可图书馆大多是艺术类书籍,我基本上是用不上。社区图书馆的民众说,社区图书馆地理上很近,心理上远。读者认为,社区有了图书馆,离家很近但书很旧。很多人觉得到社区图书馆不如到市图书馆,这里没有书,不如市图书馆书多,而且更新慢;没有很多的报刊杂志,也不愿意去。而且还有很多的居民并不知道自己的社区开办了社区图书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行内专家对基层图书馆有这么一些批评和点评。程焕文先生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图书馆界最顶级的专家,我们的中山大学图书情报系的院长。他说,图书馆的服务方向是有误差的,更多的是向上服务,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是向上服务向下要钱。办个证要钱,借阅也要钱。那么原来国家图书馆,后来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黄馆长他这么评价,为党政决策、为科研教育服务是一种向上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否合适?黄俊贵先生认为,如果是一个省市的图书馆这样的工作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县以下的图书馆这样做就不对了,因为他漠视了民众生活中的阅读需求。 所以民众是怎么希望的呢?一个经费有限、藏书不多的小图书馆,如何能激醒更多的民众?民众的希望是如果图书馆就像你家的书房能让你悠闲舒适的与书对话该有多好,如果图书馆成为日常生活中全家老少都能徜徉书香世界该有多好,这就是民众的希望。 那么当然,社会上对图书馆有种种的挑战,上网、上书店、还是上图书馆。读者有足够的权利进行选择。2006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六成的读者是从互联网上获取图书。而且在公共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只占公共场所的8%,很多人利用网络是浏览新闻获取信息,利用网络读书的现在是越来越多。从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来看,网民远远多于读者,2007年1月的统计,我们国家的网民已经达到了1.37亿,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间就有一个网民。那么200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2762个发放借书证1062万个,如果这样算得话,我们100多个人中间才有一个借书证。 再一个,书店的冲击,24小时书店的出现,给读者提供了非常好的阅读环境,也就是说很多人愿意上书店而不是图书馆。也有文章针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书店应该随图书馆的这么一个理由。这一文章是针对三联书店,面对暑期蜂拥而来的孩子潮所表现的无奈与忍耐,以及没有对可爱的孩子发出逐客令的人文关怀,发出了“谁最该向孩子们敞开胸怀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呢?”的公益诉讼,指出“正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省却其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才导致了如今孩子们暑期扎堆书店的奇特现象”。这么说来,大概书店方面应该以影响赢利为由与那些拒接孩子们的公共包括学校图书馆对薄公堂,因为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图书馆相当一些大一些的图书馆不对我们的孩子们开放。实际上在书店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出现了非常好的榜样。哈尔滨就出现了寄存书店,很多家长就把他们的孩子寄存在书店,晚上再接回家,这种对书店的信任远远多于对图书馆的信任,因为我们很多的图书馆拒接寄存孩子,但是我们的书店却主动提供了寄存孩子们的服务。 小结一下刚才说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正视基层图书馆的生存危机,我们应该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那么做为基层图书馆的希望,就在于服务民众。 第二个问题,守望民众,基层图书馆义不容辞。基层图书馆应该是市民身边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他的最基本的宗旨是回归大众,如果说我们曾经把我们的大众忘记了的话,那么现在是应该回归到大众身边来的时候了。那再就是要服务大众,只有回归到了大众,服务了大众,才能给我们的事业一个发展的空间,给读者一个选择的理由。 那么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选择什么样的服务,作为切入点,刚才李教授从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三个切入点,那么我从这个服务的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我们的事业到底是什么?读者的需要决定了什么?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读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如果读者不需要我们图书馆了,刚才说,如果书店真正地取代了图书馆,如果网络真正地取代了图书馆,那么就真的到了我们应该为图书馆唱挽歌的时候了。 既然前面很多的读者发出了对图书馆的种种的呼吁和期待,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搭建公平的阅读平台,营造舒适休闲的空间,在这个方面来改造我们的服务。当然这个休闲图书馆能不能够为休闲服务,提这个口号的图书馆并不多。东莞图书馆在它的服务里面就提出了一个为休闲服务,他们的图书馆四万六千平方米,走进图书馆的大厅,是一个偌大休闲厅,它允许所有的民众到那里去阅读,去休闲。由于它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休闲空间,在他开馆的第一天,平均不到一分钟就办了一个借书证。现在东莞图书馆是门庭若市,完全粉碎了东莞人不读书的那么一种传说。实际上,我为什么说我们应该选择阅读做为一个切入口呢?我认为,阅读的差距在我们国家非常的严重,57%的农民他们没有书读。而且很多人读的都是学生的课本,十个人才有一本书。许多地方的农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有十年没有买过一本书的家庭。农村缺少条件读书,缺少文化知识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而且我们现在最为严重的是,有两千万流动儿童,有六千万残障儿童,他们对阅读的需求那种渴望,应该是我们图书馆人看到以后都会感到非常的焦虑。那么,在我们的农村,很多人没有书读,我想这一双眼睛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现在在我们的农村仍然还有千万双这种眼睛在望着我们。在农村是这样,在我们的城市,我来至深圳,大家都说你是从有钱的地方来的,但是实际上在有钱的地方也有非常贫穷的儿童,这是流落在广州都市的孩子,他们没有书读,他们在这里流浪,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广州珠江夜晚的霓虹灯闪烁,但是我们流浪的儿童只能在偏僻的角落里睡在人家丢弃的浴缸里面,好不容易捡到一个书包,只能趴在地上做作业。山区的儿童都期盼着知识,渴望着知识,面对这种渴望的眼神,我们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者,做什么样的感想?我们能不能给我们的儿童,给我们山区的儿童,给我们流浪的儿童,给我们残疾的儿童,给一点阳光?面对这种阅读的饥渴,是一个方面。 但是另一个方面,我觉得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很多地方有书不读,这就是说,现在我们国家的阅读率仍然在下降,这就是说存在着有书不读,和无书可读的这么一种矛盾,我们国家的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走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阅读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国民阅读率为51.3%,在实质的人群中有51.3%连一本书都没有读过,这一比例首次超过了半数。在1999年的时候,全民的阅读率是60.4%,2001年是54.2%,2003年是51.7%,国民中有阅读习惯的仅占5%。而且我们很多的学生不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小学生,仅占8%,初中生占11%,高中生仅有4.3%,利用图书馆的人也很少。但是在芬兰每周至少去一次图书馆的人占到了80%,那么我们国家每周都去图书馆的仅占6.44%,而且我们国家的人读书非常少。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64本,美国人正在争取人均读50本,法国人人均读书11本,新加坡8.3本,日本18本,而我们的国民仅为4.5本。我认为阅读的危机和饥渴,是一种悲哀。 唤起阅读,普及阅读,是图书馆的责任。早在今年春天两会期间,就有31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开展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那么这种倡议尽管在社会上有各种反响,包括我们的余秋雨先生,都提出了不要设立阅读节,不管大家的意见怎么样,但是这种倡议就意味着欠缺,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悠悠古国,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现在竟然要用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大家读书,多少显得有点无奈,有点悲哀。需要读书已经成为公理,那么为什么在现在这么一个需要科学需要阅读的时代,我们的人们却越来越不读书?关于这个有一个调查,是我们的民众不愿意读书还是因为我们的服务没有达到读者的要求,所以人家不读书? 这里有两份读者调查,一份是贵州农村书屋阅读调查,是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30日刊登的这么一个调查报告。还有一份调查是官员阅读,五省市官员阅读调查,这是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22期刊登的一个调查。调查之一贵州的农家书屋调查,这个调查对贵州的三个县七个镇十三个村,55个村民小组,进行了有关农村书屋和农民阅读状况的调查,共回收了195份。调查的问题包括六大部分,20个问题,包括农村书屋的存储数量,开放时间,管理服务,功能建议,还有包括读者的阅读情况,以及对图书的定价、装帧的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农民读书讲求实用,在受调查的195个人当中,105人表示爱读农业类科技图书。农民读书的时间集中在农闲时,在农村25岁到40岁是阅读的主流,那么男性村民占66.45%,女性占33.85%。从他们的阅读取向来看,最受欢迎的是养殖业图书,其次是生活娱乐书籍。那么农民是从哪些方面获取图书呢?在这里,借阅图书的农民有141人,占总数的72.3%,通过孩子课本和孩子买的书阅读的,10人,占5.13%,自己买书的只占9.23%,这种情况调查就说明我们的广大的农村,广大的农民读者主要是通过借阅来读书,如果没有农村书屋,那么农民就只能向其他的亲戚朋友借书,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农民非常需要图书馆。同样显示农民77.95%每周要到农村书屋一次到两次,有些人达到了三到四次,虽然很多人希望一次能够多借几本书,看上一个星期,再去换。也许有人说农家书屋我们一个图书馆到底应该有多少书,才能满足需要?实际上农家书屋的书并不多,有些只有五百册,有些一千册,有些两千册。但是,农民当然是渴求更多的书,更多的新书。从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农民门对农家书屋还是非常满意,98%的农民对服务非常满意。他们希望的是能够天天开放,如果说农村书屋不能按时开放,没有专人管理,读者是不满意的。实际上这种调查对我们的基层服务也非常有启示,这是第一个调查。 第二个调查,对官员的阅读调查,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曾经也有人想对官员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他们担心调查的结果是官员们不读书,所以一直不敢进行这次调查。这一次中国图书馆商报和瞭望东方周刊共同组织了对官员们的调查,对官员们的调查显示,首先一个,官员们80%的认为,读书有用,能够提高个人修养,50%的认为,阅读有助于方法鉴定和积累知识。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官员还是愿意阅读。作为官员来说,他们阅读倾向主要在于人物传记类、政治类、经济类。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官员们是从哪里获得图书,逛书店,同事推荐,媒体书评,朋友推荐。非常悲哀的是,这里没有提到图书馆。也就是说,我们的图书馆在官员中间没有发挥应该有的作用。 所以我们从这两个调查报告中所得到的启示是无论是农民还是官员,都需要阅读,书不在多,有用就行。那么另一个启示是,图书馆在民众中已经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图书馆在官员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调查我觉的对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是有所启迪。虽然基层图书馆在面对这种民众的需求和民众的这种种种不满以及一些希望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就应该把我们的服务定位于从阅读入手,寻找我们服务的切入口。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不需要阅读,也就是说我们的人并不是绝对不需要一座城,人们还需要另一种生存环境,就是人类共享的文明空间。图书馆是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因为人们都说,工作单位和家庭是人们生活必然的两个空间,但是人还需要第三个空间,图书馆是人们生活的第三个空间,如同我们的茶座和咖啡厅一样,它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它更多的是阅读中心,而不是收藏中心。这两年,我也到了一些基层图书馆,我觉得我们一些基层图书馆的场地已经非常有限,他的书已经把阅览的场地挤占得不剩很多了。但是,他却用了很大的空间去堆放一些已经没有人再看的而且落满了灰尘的书籍。我觉得这是在理念上的缺失。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他更多的应该是阅读,而不是作为收藏,收藏应该是大图书馆的作用。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更多的是应该成为市民身边的阅读中心。 第三问题,想谈一谈阅读推广,基层图书馆大有可为。阅读是锻造民族精神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苏州市副市长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图书馆是教育的一部分,一个孩子如果有经常到图书馆的经历,他的一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为此,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这么一个口号。从1995年开始,世界读书日确立以来,在全世界的100多个国家,都坚持在4.23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我认为,给我们民众多一份阅读的权利,也就多了一份社会的和谐。在我们深圳,900万个外来人员。今年的7月以来连续20天的高温,50米的人行横道上睡了近百人。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深圳的九百万外来人口,他们还生活在生活的贫困线下,同时,也是生活在知识的贫困线下。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为他们提供避难所?书实际上就是一种避难所,我们怎么能够为我们的民众提供这种避难所?大家请看,这是在2005年七月开馆的深圳龙岗区图书馆,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从开馆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提出了三免的服务方针,免证、免费、免费提供饮用水,一天要提供七桶纯净水,两千多个纸杯。我曾经为张馆长算了一笔账,我说一年下来你就要提供20000多块钱,就是为了喝水的费用。但是张馆长说,不管怎么艰难,不管这个经费从那里来,一定要坚持下去。也就是说从一滴水里面可以体现着我们图书馆对民众的一种关怀,既然有了图书馆对民众的这一分关怀,也就多了一份社会的和谐。 请看我们一位网民在网上对龙岗图书馆的服务发表的一段评论,他的标题是《谁不会嫌贫爱富-----龙岗图书馆》,“今天中午,我和丽两人相约出门逛逛,我们没有很多钱,不打算去逛商店,一逛就想买东西,一买东西就要花钱,想要找个地方坐坐聊聊的,可是哪里都要花钱。于是我和丽说,还是到穷人的乐园吧,丽说,好。来到了穷人的乐园龙城广场。有点风,有点雨,有点冷,我们跑到文化中心去,发现了电影院,我们掂掂自己的重量,始终不敢进去。我们到了书城隔壁的龙岗图书馆,我说,进去看看,一会就出来。丽说,好!1.2.3楼,好大的一个地方,顺着一个铅笔头所指的方向,我们找到了书籍,报刊阅览室,好多的书啊!好静的地方,好多的人,好多的书桌凳子。真是一个好地方,管理员说:这里的书不出售,统统对外开放,供人借阅。我好开心,我就要借阅的,不要卖的。下次一定再来,到时我一定要办张借书卡,我又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好感动政府的福利,我知道政府的好。” 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我们往往感觉到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我们往往感觉到我们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政府的承认,但是我们从一个普通的打工的所说的这一段话中我们就感觉到实际上民众是需要我们的图书馆的,民众看到了我们的图书馆他就看到了政府的好,他就体会到了政府的福利,谁说我们图书馆没有用?通过我们的图书馆的服务,同样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那么这就是我们阅读所能提供的一个权利,这种权利就会上升为一种和谐的力量。 同时阅读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国家工程,这种国家工程应该说在世界各地已经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焦点。美国有他的阅读计划,比如说克林顿总统就提出了美国“阅读的挑战运动”,帮助孩子在三年级结束以前能够更好地阅读。而且要调动全国的学校图书馆社区媒体共同协作儿童参与阅读挑战计划的实施。布什总统也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中小学教育法,美国总统布什的夫人就是图书管理员,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布什也在一个学校为小学生讲故事。在英国,为了营造读书的环境,他们曾经创造了阅读年,而且他们的口号是要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活动。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这样。那么日本把阅读当做人生的第一课,儿童从小就开始接受阅读。最值得推崇的是日本的一个县的老师发起了人间读书运动,每天早上的上课之前,要用十分钟进行读书,不用考试,就是培养阅读。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阅读运动的推动下,我们国家也有非常重大的阅读活动,比如说,四4、23的阅读日,每年的五月底到六月初的图书馆宣传活动周,然后每年十二月的读书月,那么这些平台实际上都为我们的图书馆提供了施展我们作用的非常好的平台,实际上我们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阅读推广的主力。 很多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包括美国图书馆。实际上,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都在力图改变过去图书馆严肃的面孔,他们把图书馆改变了墙壁的颜色,提供了更多的舒适和方便,甚至有些图书馆把对不准带食品的铁律也在慢慢的进行取消。在美国的图书馆他们都在致力培养会讲故事的图书管理员,让他们能够深入到基层图书馆为大家讲故事。这是我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拍摄下来的一个真实的镜头,他们的管理员都在学习讲故事。也就是说,在美国的一些图书馆包括加拿大、丹麦的一些图书馆都在调整图书馆的管理观念。美国纽约皇后区公立图书馆对小婴儿也开放,刚满一岁的小读者也可以来听故事。在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的馆长说他就有一节课就是教如何利用图书馆念书给婴儿听。在丹麦的一些儿童图书馆孩子们读得太晚了甚至还可以睡在图书馆提供的床上。那么在德国,他们经常是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千方百计的吸引读者,他们为了留住读者,把读者证放进了儿童开学的礼包里,而且用各种形式来举办活动。在澳大利亚、台湾,同样是这样的。台湾的这个妈妈故事会已经开展了有二十多年了,台湾的妈妈都成为了图书馆义务讲故事的妈妈了,他们不仅到幼儿园去讲而且还去小学去讲。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只把自己的孩子教导好而不惠及其他孩子,那就有可能把羊放到了狼群中。我给别的孩子讲故事实际上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的安全。”台湾的社区图书馆就是这样利用义工和这些妈妈们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推广。这是台湾普利社区图书馆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那么作为我们中国来说,也有红领巾的读书活动,我们的首都图书馆已经推出了“播撒幸福种子”的儿童阅读的计划,我们深圳的沙头角图书馆也正在制定“小桔灯”的阅读计划。 刚才我们的刘向阳馆长,他是我们的老同事,他们在开展服务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他有一段话也非常令我感动。他说,图书馆如果要是不买书、图书馆长不买书是历史的罪人。他们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买书,为大众提供阅读,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这方面在全国造成了非常好的影响。他们这个图书馆五年来尽管政府的投入非常低,职工的工资非常低,但是他们仍然坚持改善读书阅读环境,仍然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也就是说在活动中,我们的非常贫困的图书馆得到了他的生存的机遇,获得了发展的动力。所以我认为图书馆开展阅读,一要坚持,常抓不懈,创出品牌;同时我们的阅读也要推广,一定要有领先一步赢得未来的一种创新,只有坚持和创新相结合,我们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才能常抓常新。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图书馆要关注我们的幼儿,要培养孩子们从小爱读书,也就是说阅读是一种文化的权利,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工程,图书馆致力于阅读普及和推广大有可为。
|
| |